
天津市宝坻区食安委主任、副区长王志林
天津市宝坻区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是传统农业大区,素有“北国江南”“京东第一集”的美誉。2017年初,宝坻区被天津市列为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即“双安双创”)申报区;当年底,又被列为“共建京津冀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此,区委、区政府把“双安双创”工作融入到建设“北国江南、京畿重镇、人文宝地”的战略部署当中,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荣誉工程,高标准快节奏开展创建工作。
通过组织开展“双安双创”,初步形成了覆盖区、街镇、村居的三级食品安全网络,基本闭合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全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
推进过程
顶层谋划 压实责任
层层签订“军令状”
一是强化党委、政府责任。2017年底,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了《宝坻区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办法(试行)》,各街镇、园区、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切实履行党政同责、属地管理、守土有责、失责追责,并于年初向区政府递交了“军令状”,立誓“双安双创”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二是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40个相关委办局按照职责分工认领、落实分管领域的创建任务。
三是强化市场主体第一责任人责任。全覆盖组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主要从业人员开展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行业人员综合素质,明晰自身主体责任。同时,强化日常监管执法,督促企业落实好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
宣传过程
典型带动 广泛宣传
努力打造“宝坻特色”
一是注重典型培育。早在2016年初,宝坻区就选择宝平街道和王卜庄镇两街镇开展了食品安全街镇的创建试点,引导政府落实责任,部门依法履职,企业诚信经营,全民广泛参与,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同时,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各领域的示范创建活动,共命名市级诚信示范单位46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示范企业32家。
二是组织广泛宣传。全区统一了“食安宝坻 安康宝地 双安双创 人人参与”的“双安双创”宣传口号;开展了食品安全“七进”、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创建了“食安宝坻”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等。组织各街镇、园区开展了有关食品安全、保护老年人保健食品消费培训,录制了致群众的一封信的音频文件发放给村居,在各村居每天早中晚各播放半小时,积极提高“双安双创”的满意度、知晓率、支持率。
三是突出宣传示范。安排区市场监管局、教育局、文广局等重点单位进行了宣传示范工作。区市场监管局印制了《共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10万份,宣传海报3万份,进行宣传鼓动、发放和张贴。区教育局对全区有食堂的学校、幼儿园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对学校幼儿园实施了飞行检查。区文广局会同郝各庄镇自编自导自演,组织了“双安双创”专场文艺演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建设过程
问题导向 补短板 强弱项
着力做到“三上三下”
一是体系建设升上来,安全隐患降下去。在区、街镇两级初步形成了行政管理、检验监测、执法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街镇统一规划建设了195个高标准的农产品基层监管机构,在799个村(居)配备了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1998名,进一步延伸完善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
二是监管能力提上来,工作重心沉下去。从初级农产品种养到餐饮消费全环节的监管制度,始终坚持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认真开展巡回检查、专项整治,针对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加强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肉、奶、菜、果等食品和农产品的监管;加强对校园食堂、工地食堂、农家院、流动饭店等重点餐饮单位以及餐具清洗消毒等方面的监管。目前,全区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全面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分级管理达到100%全覆盖。
三是检验平台搭上来,百姓疑虑降下去。搭建监管部门与企业自检、第三方机构互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建成了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无公害办公室、10个镇街监测站和21个放心菜基地检测室三级监管网络平台,设立180个基层监测点。实施放心菜基地100%落实产品自检制度。开展“阳光餐饮”工程建设,在校园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单位安装操作间监控摄像头、服务台显示屏和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指挥中心,方便查看和监管。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