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在FSA指导下进行污染食品自动召回我国是多部门开展污染食品清理
英国是在FSA指导下进行污染食品自动召回
英国在苏丹红事件发生后,受污染食品的发现和召同工作是在FSA的指导下、由行业协会和各食品公司自行组织开展的,而行业协会和各食品公司并不需要被动监督和在处,只需将自行处理结果报告FSA。因此,在FSA公布的受污染食品请单不断增加新产品的同时,实际的影响面却在不断地缩小。可能某些产品上了FSA公布名单的同时,其生产商已经通过其销售网络将该食品召回,消费者看到清单上产品名称的时候,市场上已经无该产品了。从FSA的网姑提供的事件表中,我们发现FSA到了事件后期才对相关食品公司开展调在,但目的并不是为了发现和清理受污染食品,而是为了调在为什么在良好生产规范指导下的食品工厂会有严重的食品污染事件发生。在苏丹红事件中,英国各食品企业对自己的食品进行检验,发现问题自动召回,并向监管部门报告进展;如果不自主检验和召回不合格食品,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失去清费者的信任。而英国食品安全监管当局在保持对食品企业采取法律行动的震慑力的同时,只需要对市场进行适当的监测监督,就可以确认整个不合格食品召回过程是否达到目的;而在完成召回行动后,监管当局则对食品企业是否依法履行法定义务进行调查,进一步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维护法律尊严。
我国是多部门开展污染食品清理
我国苏丹红事件的应急处置与英国正好相反,受污染食品的发现和清理工作由政府各职能部门开展,各部门耗费大量资源进行采样、检验、调查、潮源等工作,甚至不同部门之间重复相同的工作。政府部门公布含“苏丹红”食品及食品原料名单后,企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消极、被动地配合相关工作,但这些原料还流到了哪里?造成了多少食品受污染?消费者未能得到进一 步的答案。事件似乎已随着田洋公司一案的判决落下帷算,又很快被披露出来。苏但是新的“苏丹红”污染食品事件随着“红心鸭蛋和“红毒解膏”一是行政资源浪费严重,食药丹红事件还暴露了“分段监管”模式的弊端:一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进行监、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动用各自资源分别员,可以在清流向,往上
清查,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完整的食品链,不同环节由不通过溯源往下就同部门分别和重复管理,
就可以回收产品。二是行政效事低上,专心导致行政效率更低。三是各自为
政,重复检验。各部门各自在不同环节对相同产品进行,业增加了成本负担,而且给企业的正常合各部门之间要相互交换很多信息资料和文件,合法经营活动造成极大不便。产品进行抽检,给政府及合法企名的财政投人以不断不便。目前的产品检验具有较浓的部门利益色彩,然比重复建设分散于各部门的检验技术机构更符合成提高自身的检验能力,但建立厦监整个食品链条、统各部门都在争取政府更多本效益,而且一般的产品的食品安全监测同,显
检验可交给其他社会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政府的食品安全监测网应主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污染物及食源性疾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