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在厦门召开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学术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筛查识别技术、风险消长变化及机理机制、风险评估方法模型及应用和农产品质量分析评价等相关技术,组织5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和技术培训,来自全国各省农业科学院、风险评估实验室等400多位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李杰人党组、质标所书记汪飞杰,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乔雄梧,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主任邵兵,南方医科大学食物安全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杨杏芬,江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正彪等专家参加。
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汪飞杰书记在会上指出,风险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法定职责,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监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技术支撑。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开阔视野、激励创新,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打造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风险评估技术能力水平,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监管和生产消费指导提供强劲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农科院李杰人党组在会上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科学的重要新兴学科,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更是该学科的核心领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然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督和科学管理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风险评估技术和风险管理预警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跟进。同时提到此次会议不但对于今后进一步凝练风险评估学科重点、强化风险评估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为推动各兄弟院所之间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建忠、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乔雄梧、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就农产品中危害因子检测现状与挑战、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及面临的风险评估问题探讨、农产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测与预警控制等内容进行了精彩演讲。
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政策与信息研究室副主任陈松做了关于“农产品风险筛查识别技术的成果孵化与应用推广”的专题报告。主要从当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的范围、品种分布、指标参数、监测合格率等总体部署和实施情况出发,重点探讨生产主体、市场把关、执法监管等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现实需求。结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点、快速检测执法模式研究等最新政策导向,提出要有效降低执法成本,提高工作靶向性,增加执法监管的效率,亟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筛查识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通过对市场上已有的农残、兽残、违禁添加物、重金属、微生物等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的优缺点对比,分析指出整体面临着检测范围窄、检测精度低、准确度不高、产品稳定性不足、关键技术标准缺失等多重问题。
此外,陈松详细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与厦门海荭兴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的背景和发展目标,共同推进检测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并以海荭兴与质标所农产品研究室和畜产品研究室合作方式为例,提出未来要发挥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拓展与全国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的发展思路和相关建议。
联合创新实验室是中国农科院质标所和厦门海荭兴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政策咨询、技术转化、服务创新、市场推广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成立的。联合创新实验室主要围绕新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实需求,重点强化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农产品快检技术的发展与转化应用,加快推进农产品快检方法评价与认定,以及农产品快检方法的团体标准制定,不断创新快速检测技术在执法现场筛查中的应用,探索推广乡镇农产品快检第三方服务模式,重点解决基层技术人才短缺、快检设备闲置、运行经费匮乏等难题。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