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吃黑木耳、银耳当心细菌中毒
2018-10-31

秋季吃黑木耳、银耳当心细菌中毒
近日,我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如何预防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秋季食用木耳、银耳等食物应注意预防细菌中毒。
刚刚过去的8月,朋友圈有一条疯传的消息称,“杭州一家因为吃凉拌木耳出现食物中毒,一个孩子因为多脏器衰竭而生命垂危,处于急救状态。”这一事件就是因吃了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的木耳所致。什么是椰酵假单胞菌?吃了这种细菌污染的食物为何会导致中毒?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预防发生吗?
椰酵假单胞菌是什么?
“椰酵假单胞菌”是一种细菌,最早是荷兰科学家在印尼爪哇岛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现的,那是一种用大豆和椰子粉发酵做成的食物。
这种细菌本身并不致命,但它能产生两种致命毒素,分别叫米酵菌酸和毒黄素。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脑、肾等脏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严重的可能导致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且它还没有特效药,摄入的毒素越多,症状就会越严重。由于没有特效药,中毒病例的死亡率也很高,可以高达50%以上。
最可怕的一点是,“米酵菌酸”毒素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120℃高温处理1小时仍可保持毒性)。
哪些食品易导致椰酵假单胞菌中毒?
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有三类食品如果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容易发生椰酵假单胞菌中毒。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二是变质银耳、木耳;三是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木耳,也包括银耳,香菇、蘑菇等菌类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泡发过程中,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就可能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发生中毒。
从目前我国的数据来看,我国发生的椰酵假单胞菌中毒均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或个体银耳栽培户自食变质鲜银耳所致,尚未发现因食用工业化生产的发酵食品或市场流通的干银耳引起的食物中毒。
如何避免中毒?
家庭自制谷类发酵食品类
1. 不可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
2. 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
3. 磨浆后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
4. 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
木耳或银耳类
1. 一定要先将其表面清洗干净,再使用干净的容器和水泡发,建议尽量放在冰箱冷藏室里泡或者用热水泡,以延缓微生物的增殖速度。
2. 一次不要泡发过多,吃多少泡多少,尽快吃完。如果24小时内吃不完,最好分装在保鲜袋里,放冷冻室保存。
3. 泡发过程应当勤换水,避免出现浑浊、发黏和异味,一旦发现就意味着有微生物繁殖,一定要毫不可惜地丢掉。
4. 不要食用自采鲜银耳或鲜木耳,引起中毒的风险极高。不提倡消费者从农贸市场等场所购买木耳菌种后自行栽培、食用,由于缺乏栽培知识,无法科学控制木耳的培养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存在细菌污染及产生毒素的风险。
5. 如吃后感觉不适,应尽快催吐洗胃,及时送医院救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有来自于网络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本站也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文章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