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全球最优业绩 潘刚如何成就伊利奇迹
2017-11-282017-11-05 19:43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作者:李国梁近日,伊利发布了2017年三季度财报,营收和净利呈现双位数增长。在全球同行业企业频频爆出亏损的背景下,在产业链长且复杂、风险挑战巨大的乳制品行业,为何伊利能够一骑绝尘创造出骄人业绩?有管理专家曾就此评论称,作为企业的灵魂,企业家是带领企业创造奇迹的最大法宝,对于伊利来说同样如此,伊利奇迹离不开董事长潘刚的智慧与才干。
成功没有捷径 ?付出才有回报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过,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经营诀窍。在他提出的“六项精进”中,第一项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面对长且复杂的产业链,面对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工厂、牧场、市场,面对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众多环节,潘刚几乎没有个人时间,随时随地处理工作是他的正常状态:每年的中秋、春节等节假日,他都和一线基层员工一起度过;在伊利的各个牧场、生产线上,常常能看到潘刚的身影;即便已经是全球乳业8强企业的掌门人,潘刚依旧积极参加行业内外各类会议、活动,保持学习状态,跟上时代步伐。正是在潘刚这样忘我付出和脚踏实地拼搏的带动下,短短20年,伊利就从内蒙古走向了中国、走向了世界,近几年更是连续位居全球乳业8强、蝉联亚洲乳业第一。
作为伊利的掌舵人,他不仅要带领企业持续发展,还要带动千千万万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员工一起成长,潘刚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也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和汗水。潘刚总结道:“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没有付出是不可能有回报的。伊利过去的经历充分证明了成功没有捷径!没有踏踏实实地工作和努力,不可能成功。”
既要着眼长远 ?也要重视细节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事情的人。”面对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做正确事情”的企业家?我们或许可以从潘刚的这段话中获得一些启示——“我的左眼是‘望远镜’,右眼是‘显微镜’。作为管理者,既要着眼长远,明确战略方向,也要重视细节,做好精确管理。”
二十年前的中国乳业还没有出现任何一家全国性企业,几乎所有乳企都在经营当地市场。但潘刚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乳制品消费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黄金期”。因此,潘刚做出了一个决定——大胆加快布局全国市场,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产业结构,并从2000年开始大力发展超高温灭菌奶。
放眼伊利发展史,潘刚的步伐似乎总是快人一步,其战略决策似乎总出人意料却又收效显著:2000年,潘刚就要求各个部门对标国际顶尖企业,选择业内排在全球前三的供应商、服务商进行合作,例如率先引入了波士顿、麦肯锡、罗兰贝格等全球顶尖一流战略咨询公司,帮助伊利进行组织体系变革,确立了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此举也首开国内乳制品企业实行事业部制的先河;2005年,潘刚清晰地看到奥运的潜力和价值,力排众议、克服重重困难牵手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国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2010年,潘刚带领伊利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服务的乳制品企业;2011年,潘刚看到了国际化带来的巨大机遇,加速推动伊利布局全球的步伐,在新西兰投资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联手瓦赫宁根大学打造了中国乳业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伊利欧洲研发中心,与瑞士通用公证行、英国劳氏和英国天祥等全球质量认证三巨头达成战略合作,这一系列举措让伊利的“全球织网”战略迅速推进,成为业界典范。
如果是潘刚用“望远镜”为伊利领航,那么他的“显微镜”则让伊利有了不竭动力。
再好的战略,没有精确的管理和高效的执行都是空谈。在潘刚的亲身垂范下,伊利渠道建设堪称业界标杆:500多万个线下销售网点遍布全国,甚至深入到三四线城市乃至更基层的地方。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伊利同样在电商渠道取得了成功。今年上半年,伊利天猫旗舰店同期增速超过300%,在京东超市牛奶品类销售额持续领先,成为电商乳业第一品牌。权威数据统计显示,每天,有1亿多份伊利产品到达全国消费者的手中,每年,有超过11亿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伊利的产品和服务。
伊利的企业愿景是“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潘刚说,他的个人梦想是“让世界共享健康”。
关键字:伊利 中国乳业